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六 团圆之梦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

<!--go-->

元代戏剧家对包公的形象运用得那么频繁,那毕竟是祈望性的,多数包公形象并不与他们自己的情感声息相通;康进之把李逵的形象写得那样生动和鲜明,那也毕竟是幻想性的,戏剧家的切实情感与这位草莽英雄的情感形态到底还有不少距离。如前所述,最切实、最广泛地寄托元代剧作家自身情感和理想的,还是那些为争取婚姻自由而斗争、而胜利的男女青年形象。因此,团圆之梦,也就成了民族文化传统规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

一、《西厢记》

毫无疑问,这是中国戏剧史上最重要的爱情题材剧目之一。它对于日后的中国戏剧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史的影响,大得难于估计。即使那部旷世杰作《红楼梦》,不也把男女主人公偷读《西厢记》作为自己的一个枢纽性情节吗?《西厢记》给《红楼梦》的影响,并不仅仅是在“《西厢记》妙词通戏语”那个回目里,不少理论家指出,真正全面地继承和发展了《西厢记》的整体精神的,正是《红楼梦》。《红楼梦》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取得的成就,有不少超越《西厢记》的地方,但是,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,《西厢记》却不低于《红楼梦》。《红楼梦》对于广大人民来说也许是太高、太深了,他们深深地沉溺在它的美色中,却往往很难把握它,更难效法它。《西厢记》相比之下就显得比较简易,比较世俗化,因此对于文化艺术产生的实际影响也就比较大,比较广。《西厢记》的作者王实甫,或许还包括那位为他提供艺术基础的董解元在内,理应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突出的地位。我们在《西厢记》之后的中国文化艺术史上,可以找到多少位近似于张生的公子,近似于崔莺莺的小姐,近似于相国夫人的老夫人,近似于红娘的丫环,以及近似于《西厢记》的冲突和团圆啊。近似,在艺术上不是好事,但在民族心理的考察上,却可证明一种稳定性结构的存在。《西厢记》无疑为这一结构的开拓和凝结打下了基础。

Loading...
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网页】or【关闭小说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
使用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Chrome谷歌浏览器】打开并收藏!
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网络。

收藏网址:www.baimabook.net

(>人<;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