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98章 主使之人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

<!--go-->

洛阳里虽然一下子增加了好几万人,但大多数都是读书的文人和嗅觉敏锐的商贾,但也有不少携带兵刃的武士。读书人和商贾虽然给京城的治安带来了不小的压力,但却不会造成现实威胁,禁军真正关注和警惕的是那些携带兵刃的武士。

因为今年科举制度的新变化,参加科举的武生们并不用来到京城,而是直接进入各郡的军营,京城中原本不应该出现这么多武士。不过,刘子秋采取的相对自由和开放的国策,并不阻止人员的流动,只要他们能够提供合法的身份证明即可。

无论是哪一朝哪一代,朝廷对户籍管理都十分重视,刘子秋也不例外,而且他还在原来的基础上引进了身份证明制度。全国朝野上下,每个人都有唯一的身份证明文书。所谓的身份方书,就是在工部新研制出来的一种纸张上注明持有者的姓名、籍贯、出生年月,同时画上画像,类似于后世的身份证。只是受这个年代技术水平的限制,证明文书不可能做得那么精巧,每一张都比后世的十六开纸还要大一些。画像也很粗糙,只能大致辨别出持有者的相貌。好在用来书写身份证明的纸张比较特殊,而且留有暗记,外人很难仿冒。

根据身份证明显示,来到京城的这些武士有相当一部分是各大世家的家奴。

在第一届科举考试中,由于受到了半数以上世家的抵制,许多寒门学子得以脱颖而出。但随着世家纷纷宣布参加第二届科举,从郡县考试当中突围的考生,世家子弟居然占到了七成以上。这倒不是说各郡县的官员徇私舞弊,而是这些世家底蕴丰厚,子弟们自幼读书,又可以延请名师,无论是文才还是见识,自然要远胜那些寒门学子。

Loading...
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网页】or【关闭小说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
使用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Chrome谷歌浏览器】打开并收藏!
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网络。

收藏网址:www.baimabook.net

(>人<;)